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十四五"规划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来源: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2日 23:12
         

2021年12月2日,市人民政府研究批复了《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冲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节点,同时,也是我市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为指导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未来五年发展,市人社局根据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实施意见(2021-2025)》《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组织编制《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2019年12月2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后,市人社局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抓紧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把握规划的宏观性、前瞻性、地域性和协同性。一是系统对接部省规划,及时掌握了解新业态从业人员就业社保等政策改革新走向,认真研究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资源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牵引新变化,积极应对人社领域四大风险的新要求,分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5个板块进行规划研究,形成专题报告。二是突出武汉特色优势,实地走访多家市直单位、各区和重点人力资源企业,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经验,把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150万人作为规划特色指标,将完善落实“1553”人才工作框架作为规划任务,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优势。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建设人社大数据应用平台,切实解决数据资源发掘应用水平较低导致服务群众能力不够、精准监管能力不足等“卡脖子”问题。四是广泛征求意见。面向企业、群众、工作对象在门户网站公开征求建议,组织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市社科院等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3次征求26直部门和17区(含功能区)意见,通过充分沟通协商,汇聚各方智慧,形成普遍共识,最终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三、《规划》框架内容、主要特点、主要指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框架内容。《规划(送审稿)在体例结构上没有采取部省规划的章节体例,仍沿用分块写法。规划文本包括七部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关于规划背景和主要目标,主要是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工作,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指标。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包括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覆盖全民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积极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完善高质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等五项重点任务。第七部分关于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依法行政、宣传引导和监测评估等五大保障,以促进规划的实施。

(二)主要特点

一是与部省规划新要求相衔接。特别是在指标设置上,《规划(送审稿)设置的18个主要指标中,有17个指标属于部省规划的主要指标。此外,《规划(送审稿)还通过19个专栏56个重点工作项目的设置,将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系列支持计划、技能中国行动、“湖北护工”技能品牌建设等部省“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予以强化落实。

二是与人社领域创新改革试点相呼应。《规划(送审稿)积极贯彻落实当前国家支持灵活就业、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政策试点要求,提出了研究制定促进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就业社保综合配套政策、实施人才“蓄水池”工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机制、探索推进网约配送物流和城市管理网格员等新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等一批创新实验事项。

三是与全市规划重点工作任务相贯通。《规划(送审稿)全面对接了《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实施意见(2021-2025)》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人社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在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就业托底”工程、“学子留汉”工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等系列有效措施和改革举措。

四是与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规划相融合。《规划(送审稿)专门设置了人社区域一体化发展计划,明确了人社领域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相关措施和项目清单。

(三)主要目标

1.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202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6%,新增留汉高校毕业生150万人。

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更可持续。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少于720万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9.4%。

3.人才队伍更具竞争力。2025年,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人,“965”产业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多。

4.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劳动监察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有序。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5.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完善。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标准化、均等化,大力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人社队伍素质显著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社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

(四)重点任务

规划对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做了阐述,体现了人社领域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把握、系统贯彻和具体落实。

1.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完善就业综合配套政策,深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统筹推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做大做强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武汉人才集团,推进中国武汉人才市场和武汉市共欧诺个就业服务市场升级改造,促进人力资源社会性有序流动。

2.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是关心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媒体关注额的焦点问题。“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要兜住民生底线,健全覆盖全民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要求,平稳衔接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抗风险能力。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关键因素。当前,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纵深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我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行效能,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5.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十四五”时期,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人社区域一体化合作。推动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新格局。开展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提升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办公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1号
  • 办公时间:08:30-12:00 14:30-17:30
  • 邮编:430012
  • 联系电话:027-12333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2000161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