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人才政策供给力度
优化实施武汉英才和“武汉工匠”培育计划,聚焦光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数字经济等我市重点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产业领军和优秀青年人才,大力支持光谷提档升级人才政策,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认真梳理数智型人才关心关注的迫切需求,加强重点政策突破,特别是在数字人才项目配套、贡献奖励、安居保障等方面创新突破,构建更加完备、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清单,建立执行机制,强化人才政策和工作举措执行效力,加强人才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引导效能。
二、加快引进集聚各类人才
深化实施“学子留汉”工程,建立完善覆盖大学生入学、毕业、就业、发展各阶段的全周期工作链、政策链,对大学毕业生给予更大力度的免租减租优惠,在重点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推进武汉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建设,以“就在武汉”为主题,统筹开展集中式巡回校招、组团式赴外推介、全天候云端招聘、区域化特色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动,搭建市级“云招聘”公益平台,举办全年“不掉线、不打烊”云端招聘,支持各区、市直单位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
三、加大数智型企业家培养力度
为切实提升企业家数字化转型水平,培养一批熟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场景的企业家队伍,近年来,深入我市实施“万企育才”公益培训项目,通过委托有关事业单位、高校、社会机构培训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业者提供公益普惠培训服务。近三年,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70余场,培训人员超2万人次,参与企业近万余家,对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相关部门共组织开展30个培训课题。其中在大数据方面,组织了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商业模式等内容培训;在人工智能方面,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人工智能会对企业价值链条的改变、在人工智能革命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等内容培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理解、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分析、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等培训。通过数字经济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数据创新的发展理念,提升了运用大数据分析、管理的基础方法和能力,为加快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强化高校数智型人才培养
(一)数智型专业开展情况
目前,我市有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技师学院等多所高校或职校开设有人工智能学院或者专业。其中,江汉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武汉商学院是全省首个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以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工作站的装调、设计与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首届软件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方向正式招生,培养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2月获批湖北省高职高专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
武汉市26所技工院校中,有包括武汉技师学院在内的11所学校,开设了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数智型专业,每年大约培养1000名数智型技工人才。
(二)校企合作培养数智型人才
先后成立由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武汉工业物联网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与我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展了人才定向培养服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分别设立了鲲鹏学院,重点围绕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新兴专业升级转型,提升信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我市高校确定了10个专业为重点发展专业,包括软件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专业。下一步,将继续对上述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共为期四年),促进市属高校加快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产学结合、产教融合,提升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质量。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2000161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