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684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00:06
         

市发改委:

现将市政协第20200684号提案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尽快复工复产复市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今年以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及稳就业所做工作

(一)政策联动,突出

根据国家、省疫情期间出台的系列稳就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多次向省人社厅请示汇报,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及时出台我市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形成了一个综合性文件为主、4个面向不同群体的政策为辅、若干配套实施细则为补充的“1+4+N”政策体系,为全市稳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政策保障。强化政策宣传,共组织或参与就业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气会2场。在中央、省、市发布就业宣传稿70余件,各类媒体转载近300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强化政策落地落实。着力完善稳就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召开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工作推进会等,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各区抓就业工作责任。指导督促各区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引导企业和各类群体积极申报并享受就业政策。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社保补贴2.29亿元、公益性岗位补贴9400万元、创业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61万元,2000/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11.4万元,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5万元。

(二)援企稳岗,突出

落实减免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截至5月,累计为12.17万户企业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60.66亿元;预计26月三项社会保险费减免总额约101.5亿元。疫情防控期间可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延期和暂停缴纳总额累计将达到70亿元。

落实失业保险金稳岗返还政策。截至目前,已拨付稳岗返还资金7.6亿余元,惠及企业6.57万家,职工168万余人。其中,53000家按50%比例获得稳岗返还资金的企业,已经按100%返还标准补足差额2.4亿元。

(三)聚焦重点,突出

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22条举措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与市委组织部、考评办以及财政、国资、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和衔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将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武汉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见习基地名单,共10所高校、15家企业。启动2020年武汉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申报工作,申报平台已注册675人,其中已提交申报材料175人。已审核拨付71所院校,13.9万名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金额1.94亿元。积极向省人社厅争取,将分配我市的三支一扶名额从35个增加到300个。兼顾本地农民工就业与外出转移就业,对全市近150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实名制登记并建立数据库,摸清春节前返乡的41.38万名农民工务工意向。组织开展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工作,累计帮助约4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返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2万人。在线上招聘平台开设农民工专场,加大岗位信息发布力度,共开展网上春风行动招聘会250场,促进6.6万名劳动者就业。

(四)兜牢底线,突出

对全市9.1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和1.5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为3.27万名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76亿元。为中心城区2.63万名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700余万元。为9.45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2亿元,6542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73.10万元。截至目前,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146人,帮扶642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托底安置力度,新开发一批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全市公益性岗位规模扩大到1.85万个。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的2783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检测,帮扶3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五)提升质量,突出

一是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疫情防控关键阶段,积极服务三必需企业用工。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市三必需企业情况进行摸排并摸清底数。通过实施一对一包办服务,在官网、官微等各类平台动态更新发布企业招聘清单,点对点向各类求职者发发送招聘短信,动员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介绍用工等措施,共帮助196三必需企业解决新增用工4215人。做好复工复产企业员工返岗工作,成立复工复产企业人员返岗工作专班,共帮助复工复产企业解决返汉返岗人员累计13万余人。

二是大规模开展网络云招聘活动。对接就业市场供需两端,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服务新模式,上线湖北公共招聘网·武汉武汉市2020年春季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百日千万网络专项招聘行动——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会场三大平台,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高校联合招聘等专项招聘活动,累计发动3.49万多家企业供岗198万余个,仅高校毕业生就线上签约5万余人。同时,通过武汉移动点对点向60.26万重点就业群体发送了求职招聘短信,将招聘信息送到求职者手上。

三是积极推进线下招聘活动。按照小规模、精准化、多频次原则,有序推进线下招聘活动。421日,在4个新城区和3个开发区举办了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首场现场招聘会,参会企业共281家,提供就业岗位10017个,吸引7248名劳动者进场求职,3528人现场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目前线下招聘会已推广到中心城区,累计举办现场招聘会37场,参会企业1128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9503个(次),促进10158人就业或签约。61日,启动了2020年武汉市高校毕业生首场线下招聘活动。下一步,将继续组织举办现场招聘活动,活动将持续到6月底,预计全市举办不少于70场,提供就业岗位约3万个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活动将持续到7月,总场数将达到9场。

(六)强化培训,突出

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引领,促进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分解下达了2020年全市8万人以上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类补贴性培训目标任务。相继出台实施新技师培训项目、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落实以工代训补贴政策等4项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48家企业5076人的各类培训申报,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第二批共22家企业和22家培训机构的目录清单初审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快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各项阶段性减免、降低、缓缴社保费政策,做好后续国家、省、市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是加快500人以上企业的稳岗返还进度。要加快协调沟通,待省明确困难企业返还操作细则后,加快落实对困难企业的稳岗返还政策。

(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新增就业和留汉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加强线上招聘精细服务、精准对接。坚持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一会一品特色服务。加强毕业生签约基础性调查,及时了解收集企业招聘需求。出台《2020年武汉市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指南》,做到就业服务政策高校毕业生全知晓、全覆盖。应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创新就业理念,对标先进城市,研究探索更加积极的大学生留汉就业政策,结合贯彻落实武政办〔202020号文件,进一步研究探索住房租金、购房、落户、人才激励等方面政策创新空间,以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到武汉就业创业,激发城市创新创业活力。

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定制化服务。以精准点对点服务做好劳动力输出。下功夫吸引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下乡返乡创业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集中调配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3亿元培训补贴目标任务。继续抓好网上春风行动,保持好线下招聘会活动成效。

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存量消化。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暖江城活动。对困难就业人员展开就业帮扶,做好零就业家庭销号清零、武钢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把四个一批工作落到实处。

(三)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落实。加大失业人员、农民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专项培训。对企业组织职工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组织新招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并以工代训的给予培训补贴。对企业组织新录用和转岗员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相应补贴。对企业开展新技师培训的,给予企业相应补贴。

(四)加大就业服务力度。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持续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按照小规模、精准化、多频次要求,继续举办线下招聘会,促进各类就业群体就业。支持高校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洽谈活动,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及时落实各类就业补贴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加快就业市场、人才市场的整合改造和整合升级。

(五)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防范应对。密切跟踪疫情对我市就业形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分析研判工作。加密监测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就业核心指标的统计监测,制定防范和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案,切实守住守住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底线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62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办公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1号
  • 办公时间:08:30-12:00 14:30-17:30
  • 邮编:430012
  • 联系电话:027-12333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2000161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