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和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武汉市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来汉留汉就业创业15.8万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的经办模式,为参保企业减少经营成本18.76亿元,支持企业稳岗拓岗,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
(二)深入推进“学子聚汉”工程。在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举办校园招聘活动113场,提供岗位23.7万余个,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岗位6000余个,积极稳定政策性岗位。拓展优质见习岗位,征集发布就业见习岗位8600余个,同比增加近40%,对留用率较高的见习基地给予奖补,持续推动就业空间扩容提质。
(三)着力促进人岗对接。在全市开展稳岗就业促进行动,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招聘活动482场,提供岗位45万个(次)。健全常态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累计为4000余家“965”产业等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6万余人。
(四)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加强平台建设,新增8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提升培训质量,推动创业学院规范化发展,培训创业青年5.32万人次。强化融资支持,将我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8.7亿元。优化赛事机制,打造“英雄杯”大创赛品牌,每年投入1000万元。
(五)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建成零工驿站41家,创业孵化基地4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基本形成。精准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帮扶,实现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8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研究出台武汉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落实落细就业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等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30亿元。加快落实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税收优惠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惠民政策进万家”宣传活动,兑现各项补贴10亿元,切实稳住就业基本盘。
(三)聚力开展就业攻坚。擦亮“学子聚汉”工程品牌,细化工作措施,狠抓推进落实。全年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1万个,统筹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0场,筹集岗位50万个,征集就业见习岗位1.5万个,吸引30万高校毕业生留汉来汉就业创业,为城市发展凝聚青年力量。
(四)营造更优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0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亿元,举办第四届“英雄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优秀项目落实扶持资金1000万元,促进创业成果转化。全年扶持创业3万人,带动就业6万人,充分发挥倍增效应。
(五)强化困难群体帮扶。针对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1311”就业帮扶,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确保到年底前,去向落实率超过90%。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万人以上,切实兜牢就业底线。
(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建成后每年提供安居落户、求职招聘、创业孵化等服务20万人次。尽快建成武汉“数智人社”大数据应用平台,谋划打造人力资源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岗位高效匹配、形势实时监测,推动就业服务高效便捷、可感可及。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2000161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