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莉君、钱静、余婧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就业,加强学生生涯规划与社会适应力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深入推进“学子聚汉”工程,积极吸引和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来汉留汉就业创业,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一、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完善政策支撑。印发《武汉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高质量”和“充分”目标,从发展产业带动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帮扶其他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3条具体措施。为推动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稳步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撑。
市人社局积极落实相关举措,鼓励市场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一次性吸纳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等稳就业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做好政策宣传,不断扩大政策知晓率、覆盖面;推动事项受理下沉至街道、便利企业就近申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实现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速享尽享。今年以来,共为1772名高校毕业生落实创业培训补贴228万元,为吸纳3130名高校毕业生的994家企业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13万元,为吸纳5543名高校毕业生的1823家企业(单位)发放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309.82万元。
二是强化岗位供给,促进供需对接。大力开展联企拓岗“1131”专项行动,多方位筹集岗位资源,鼓励重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等用人单位积极拓展就业岗位。每年开展“就在武汉 创赢未来”校园招聘活动100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充足岗位支撑。今年以来,已举办校园招聘会91场,参会单位4867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9万个。同时,优化事业单位招聘机制。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岗位职责要求明确招聘岗位条件,科学设置学历学位、学科专业、年龄、工作年限等条件,不对学历类型、毕业院校类型做要求。同时,落实就业政策,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岗位资源,减少工作经历要求,80%以上岗位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报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二、突出创业扶持,激发创新活力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加快完善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双创双带”机制,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支持体系,全力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助推“三个优势转化”。
一是建好创业平台。支持在汉高校、社会力量建设大学生创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理论教学、创业实训、专业辅导、项目孵化等公益性服务。截至目前,累计设立创业学院59家(其中高校创业学院49家),培训青年创业者129.8万人次,孵化项目6494个。开展市级孵化基地复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新增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等7家单位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入孵创业实体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做实创业活动。持续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举办“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项目给予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近年来,每年筹集1000万元,对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的初创企业,通过遴选给予3-50万元的资金扶持。三届大赛吸引4637个项目报名,为600多个获奖项目落实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撬动创投资金约4亿元。
三是做优创业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实体发展,定期组织各区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窗口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政策宣讲、宣传推介活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初创企业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开发上线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平台,优化经办流程,实现全程网办,提高经办效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以来,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笔1668万元。
三、强化困难帮扶,兜牢就业底线
一方面,深入开展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深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机制,采取大数据比对、电话回访、入户调查等形式摸清高校毕业生底数,按照“一人一表、一人一策、一区一册”的要求,有针对性提供“1131”就业服务。利用湖北公共招聘网·武汉网站等线上线下平台,围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不间断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做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17场,参与企业230家次,提供岗位0.9万个次。截至目前,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4%以上。
另一方面,对在毕业学年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对象家庭、零就业家庭、脱贫家庭(含防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特困人员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以及属于成年孤儿、烈属、残疾人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采取毕业生本人申请、院校初审公示、人社部门复审、财政拨款的方式,近3年发放补贴2.21亿元,惠及毕业生13.25万人,切实减轻了困难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经济负担。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2000161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8